当前位置: 首页>关注 >

从“人工”到“机械” 让垃圾回收更智能 世界今日讯

2023-06-09 14:35:53 来源:化工仪器网


(相关资料图)

2019年,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一跃成为了互联网的话题中心,与此同时,随着上海率先进入“垃圾分类新时代”,一场关于“这是什么垃圾?”的活动就此展开。各地陆续跟进了垃圾分类的相关规范,通过公开教育与政策约束的方式,引导大众正确的进行垃圾投放。而时至今日,大部分地区已经习惯了垃圾分类的生活方式,各个地区也逐步建成了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并落实到小区的垃圾处理上。根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了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垃圾分类也从过去若有若无的情况,正式转变为全面部署的状态。

当然,这种转变也给我们国家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垃圾分类本身就是一种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有效手段,落实好垃圾分类,能够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并提升土地利用率。在此基础上,合理分类垃圾更利于垃圾的处理及资源的回收利用,能够进一步优化资源结构。

而具体到细节上,随着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建立,各地的垃圾回收利用率都有了明显的上升,垃圾分类的第一年,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平均回收利用率就已经提升到30.4%,超大特大城市“城市病”也得到了有效缓解。并且这个数据依旧在继续提升,如今不少城市的生活垃圾平均回收利用率已经超过40%,并且朝着更高的目标在努力。此外,从落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已经有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居民小区平均覆盖率达到82.5%。而这些城市的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53万吨,焚烧处理能力占比77.6%,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较实施分类前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此外,针对生活垃圾平均回收利用率,相关政策也在进一步进行落实,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定下目标,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将不低于35%,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低于60%。

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现有的城市垃圾分类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除了传统的监督工作外,设施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目前,我国主要城市的垃圾分类难题主要集中在投放问题上。绝大部分城市现在的垃圾分类系统是依托于传统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改建而成的,虽然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分类标准与投放位置,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错投误投的问题。并且目前社会工作压力大,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足够多的时间去细致的进行垃圾分类处理,这也就导致实际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相关投放站点仍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去辅助完成分类工作。垃圾投放依旧是传统的“人+桶”模式。但实际上,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以及传感器技术的不断提升,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智能仪器辅助垃圾分类,因此,如今应到数字化技术进入到垃圾分类工作中也成为了目前不少企业进行产品研发的重要方向。而这一方向的目的是将传统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慢慢的转化为“智能回收+人脸识别”新模式,用更高效的方法引导垃圾投放准确的进行。

当然这背后也存在许多的实质性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如何引导老年人来使用智能化系统,如何在低成本情况下对设备进行长期维护。总而言之,让垃圾回收更智能是正在进行时,它不容易,但更也不能忽视。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