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关注 >

公开征求意见!安徽将严控大拆大建,禁止挖山填湖、砍伐老树

2023-06-12 09:52:12 来源:安徽网

2035年安徽全面建成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三区两圈、四轴六核、多线多点”的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空间格局;严格控制大拆大建,禁止破坏地形地貌、挖山填湖、拉直道路、砍伐老树等改变历史格局和环境风貌的行为……6月11日,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为加快摸清全省历史文化遗产“家底”,推动建立分级、分区、分类相结合的省域保护体系,安徽省住建厅编制《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资料图)

2035年安徽全面建成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自2012年以来,安徽针对传统村落及历史建筑等重点区域开展多次调查,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保护名录。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征求意见稿)》是安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纲领性文件,在省域层面的保护工作中发挥宏观管控和引导作用,并为市县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提供依据和指引。新规划将通过建立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讲好安徽故事,探索省域层面历史文化保护体系的统筹构建和保护管理机制创新,实现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

规划指出,到2025年,具有安徽文化特色的分级分类保护传承体系初步构建,保护对象名录基本完善,形成一批以用促保、保用结合的活化利用示范案例。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识牢固树立,保护传承工作融入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格局基本形成。

到2035年,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全面建成,各时期重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保护、充分利用、活态传承。不敢破坏、不能破坏、不想破坏的体制机制全面建成。城乡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全面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人民群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

构建“三区两圈、四轴六核、多线多点”保护传承空间格局

规划明确,安徽将建立历史文化全要素价值载体清单,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地段、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文化遗产承载地、潜在历史文化资源等。

在保护传承空间格局部分,规划立足安徽省域历史脉络演化特征,构建“三区两圈、四轴六核、多线多点”的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空间格局,以及全时空、全要素、全景式的保护传承顶层框架和城乡建设的历史文化坐标。

其中“三圈两区”是皖北片区、皖中片区、皖南片区、涡淮文化圈、徽州文化圈,“四轴六核”分为长江文化轴、淮河文化轴、新安江文化轴、南北文化复合轴,寿县文化核、凤阳文化核、合肥文化核、安庆-桐城文化核、池州-九华山文化核、芜湖文化核。“多线多点”分为徽商古道、大运河、津浦铁路等文化线路,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等自然标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人文标志。

规划显示,安徽总体保护策略是以彰显核心价值、支撑总体格局为目标,制定省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策略措施。首先,加强各历史时期要素的完整保护,其次是加强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系统保护,加强遗产廊道、线路的系统保护,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地域、文化特征鲜明地区的整体性保护。第三是加强遗存本体与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保护,加强对各类遗产周边生态环境、山水格局的保护。

严格控制大拆大建,禁止挖山填湖、砍伐老树等

记者注意到,规划明确,安徽将稳妥推进城市更新,在城市更新中建立历史文化预保护机制。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对老城区、老街区、老厂区预先进行历史文化价值评估,及时认定公布保护对象,落实保护措施。同时,严格控制大拆大建,禁止破坏地形地貌、挖山填湖、拉直道路、砍伐老树等改变历史格局和环境风貌的行为,不随意拆除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古民居,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同时,要彰显地域风貌特色,延续地域人文环境特色。

同时,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保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适宜的人口密度和社会结构,延续城乡人文环境和生活场景。在引导建筑风貌继承创新方面,要对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等风貌品质提升进行设计研究,延续城市文脉,彰显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

规划还指出,要改善特定功能区人居环境,补足基础设施短板,因地制宜改善提升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防震减灾能力,提高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在弘扬历史文化方面,要加强研究阐释工作,拓宽价值研究,夯实安徽历史文化基础,加强考古、历史、地理、经济、社会、政治等专业的研究协作,加快研究成果转化,鼓励相关文史典籍整理和编撰出版。同时,要多维度展现安徽文化。全面整理安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积极推动黄梅戏、徽剧、庐剧、傩戏、目连戏、青阳腔等戏曲艺术推陈出新。依托国家文化公园,全面提升安徽文化展示传承水平。(记者 徐琪琪)

关键词:

为你推荐

推荐内容